第132章 求指点尹群访天水

“禀刺史,外面有人求见。”

“让他进来。”

冀县临时搭建的刺史府中,马良正着急忙慌地整理东西。

虽说名义上是刺史府,实际上就是给之前的太守府换了个牌子。

但毕竟职权是扩大了,其中好多东西也要跟着重新摆摆。

“几日不见,倍感生疏啊。”

尹群笑呵呵地走进来。

由于谈判的过程实在太顺利,他又对徐邈投诚的事情拿不定主意,于是便顺路拐到天水来找马良,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用的建议。

“现在该怎么称呼您?叫您刺史,还是和先前一样,叫您老爷?”

“差不多得了。”

马良嫌弃地撇撇嘴:

“我对锦官城的官老爷过敏。

更何况这位官老爷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和自己行为背道而驰的字——”

“得得得,我说不过您,您饶了我吧。”

尹群只听他说了没两句话就赶紧投降,防止受到进一步的攻击:

“这次前来,给您备了一份薄礼。”

尹群将徐邈给他的那一盒金子转赠给马良。

这东西可是烫手山芋,要是能转手出去还落下两句好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不必了。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雍州民心不稳,各地的突发事件多如牛毛,我没那么多闲工夫跟你拉家常。”

马良没什么表情地将盒子给他推回去。

“您还和以前一样利索。那我就直说了:凉州刺史徐邈,有投诚之心但无门路,故借着与锦官城的贸易往来,将他的心思告知与我。”

“那你应该立刻回去禀报陛下,和我说什么?”

马良头也不抬地整理各地的卷宗。

“若真是如他说的那般真实就好了。我恐怕其中有诈,倒是我从中传话,反而将我卷入其中——

自从公琰将我调去锦官城之后,我便深感朝中争斗之激烈。有时一匹布,一段丝,就有可能成为拉人下马的线索。

所以这两年,我都尽可能地避开了各方有可能的拉拢,也不得不卷入了某些利益的勾结之中。但是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向前了——我没那个能力。

若是您还念着当年的旧情,就还请帮帮我吧。”

尹群这话已经不能说的再诚恳了,但是马良也有自己的难处。

他放下手里的书简,叹了一口气:

“丞相不会为了你这么一个小人物,去得罪半个朝堂;和我走得越近,危险就离你越近。”

对历史深入钻研了许久的马良很早便意识到,原来政治是比历史更复杂的学科,复杂到几千年来无数亘古先贤在此上都难有缓慢的突破。

“但是说到天边,我尹群是您点到成都的人。只要我还用回到成都任职一天,我就和您脱不了干系。

我希望您能知道:作为一个懦弱的底层官员,尽管有时我会为了保身故意对此避而不谈,但我永远不会做出违心的回答。”

“你的嘴倒是越来越滑溜了。”

马良撇撇嘴,然后轻轻咳了两声。

刚刚还在替他整理文件的梁绪便心领神会地走了出去,走之前还顺便带走了别的官员。

“说吧。说的详细些。”

“哎。”

尹群从蒋琬委托他调查凉州之事开始说起,一连说到徐邈赠予他礼物,让他帮忙带话结束,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跟马良详细地说了。

“所以说其实是一场误会。蒋公琰以为陛下是觉得成都与凉州有人勾结,怕借此向丞相施压,坏了丞相北伐的事,所以托你调查;而刘威硕则是以为陛下要借着北伐凯旋的事情调查他从中渔利的事,所以才要阻止。”

“大致就是如此吧。”

“那便麻烦了。”

马良皱了皱眉头:

“不管一开始的初心如何,既然事情以一种特殊的原因汇聚在了一起,那么接下来就会有一个相同的走向。成都最近恐怕不太太平。”

马良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

他人在天水,成都的事情自然轮不到他来掺和;

但是让他不掺和,又不太可能。

思忖许久之后,他抄起笔写了一封信,塞到尹群手中:

“等你回去之后,将这封信秘密交给蒋公琰,绝不能有第二个人知道。此事关乎……你的命运。”

一个人可以不关心时局,不关心他人,但是唯独不可能不关心自己。

要不然,他只需随波逐流便可,又何必在湍流中抗争呢?

“你放心。信在我在。信泄我无。”

尹群接过信,然后认真地揣进怀中。

“然后就是那凉州的事。你回到成都后,只管做你自己的事,权当徐邈的事没有发生过。他所赠的马匹,你也都留在这里,只将这盒财物带回去。”

“您看出来这是……”

尹群有些尴尬。

马良没好气地白他一眼: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吗。再说了,若是你有心准备礼物,自然是先送到徐邈手中,又怎么会为了一个因为事情发展而不得不见的人提前准备呢?”

“您这么说,我实在是惭愧死了。”

“行了行了。”

马良摆摆手:

“马匹和财物性质不一样,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局势。我军想北伐,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骑兵不足的问题。在此时进献良马,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陛下本就对凉州有所怀疑,由你前去试探之后对方送出良马,那便是摆明了你们锦官城和凉州有联系。之后陛下大刀阔斧地整顿起贪污问题,锦官城必然整个要大换血,你逃不了干系。

但财物不同。这笔钱你拿回去后,千万不要动私心昧下,分文不动地交给刘威硕。至于他想怎么处理,那是他的问题。”

马良嘱咐完,又觉得不太保险。

他抄起笔又写了一封信。

“将这封信交给丞相,同样不可外泄。凉州有心投诚的事还需再拉扯一番,对方只求据一方稳定。不可逼得太紧,否则迫使其鱼死网破;但也不可放的太松,会使其不逊。

先将消息告诉丞相,然后我会亲自去凉州与这徐邈聊聊。无论成与不成,将问题解决在雍州,不要上升到成都。以免某些大吏在这上面大做文章。”

“是。”

余下的时间耽误不得。

马良送他出门之后,立刻召来了梁绪,将近期要做的事情托付给他:

“我要去一趟凉州。在我回来之前,各地事务,由你处理,不用等我回来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