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出兵在即
- 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
- 四更之衣
- 1965字
- 2025-03-24 04:53:38
在严毅麾下诸人中,姒青确实是率领内应之兵的最佳人选。
姒青少年遭难,部族离散,被卖为奴后,辗转各地,经历了一段人生至暗的岁月,养成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随后,他在周氏商队担任护卫头领,走南闯北。不但增长了见识,也逐渐开始涉足行伍之事。擅长和各类人打交道,以及应对危险复杂的局面。
无论出身还是经历,姒青都是非常适合的人选。
严毅见姒青态度坚决,便同意下来,叮嘱道:“如果时机不成熟,就不要强行推进,安全归来最重要。运城就在那里,它不会飞走,一次攻不下,我们另寻时机再攻便是。”
姒青面露感动之色:“少君放心,属下当见机行事。”
严毅想了一会,又有些不放心地询问范偃:“那些新募的士卒可靠吗?”
范偃明白他的顾虑,神色郑重地道:“少君免去流民赋税,已收流民之心。这些投军的人,绝大多数都有亲人在乌程定居,只要属下严格筛选,少君再许以重赏,应该问题不大。”
严毅心下稍宽,又道:“内应之兵尽量从抵御过冬寇的部民中挑选。那些从来没有作战经历的,就不要派去了。”
范偃微微颔首,问道:“适合的部民大约有三百人,能否再从余下的五百人中挑选一百佼佼者,凑足两曲之数?”
严毅略微一想,便同意下来。
范偃对乌程周围的贼寇情况是很清楚的,他既然如此说,想必是对这四百人有着一定的信心。
定下四百内应之兵后,严毅麾下可用作突袭钱公垒的士卒,就只剩下七百精锐,以及四百新募之军。
新募之军训练不足,缺少临阵经验,只能用来作为后队,辅助主力作战。
也即是说,主力目前只有七百人。
七百人,显然无法满足此次作战的基本战力需求。
严毅知道,必须再补充至少三百名精锐。
对于这件事,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不过想要实施此事,还需要等待一些时日。
眼下且先将新募士卒带去白虎城,编练成军。
“走,随我去白虎城!”
...
就在严毅率领部曲前往白虎城时,乌程边境忽然出现了数千贼寇。
其中两千贼寇由钱铜麾下先锋樊毅统领,从乌程东南方向的移风亭长驱直入,直奔乌程而来,并且数量还有继续增多的趋势。
另一路贼寇同样是两千人,领兵之将乃是邹他麾下大将韦宽,从乌程南部的顺德亭一路劫掠而来,行军方向同样是乌程。
一时间,贼势浩大,民心惶惶,百姓哭声不绝于野,四下奔逃。
严白虎闻讯,虽惊而不慌,作为江东最具实力的豪帅之一,他对钱铜、邹他这类贼寇有着天然的心理优势,也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
很快,他便下令严舆率领三千军出乌程南门,抵御韦宽部。
而他本人则亲率三千军,出乌程东门,驱逐樊毅部。
严舆领兵出城后,先是将其中一千军沿途布防,守住要道,防止散寇劫掠各乡亭,然后亲率两千军,寻找韦宽主力作战。
严白虎那边的情形也差不多,简单布防后,便根据斥候传递过来的情报,杀气腾腾地直扑樊毅部。
但是出乎他们预料的是,两股来势汹汹的贼兵,尚未交战,便匆匆退走,只留下一地狼藉。
严白虎和严舆犹如一记重拳砸在棉花上,说不出的憋闷,眼见天色已晚,只得收兵回城。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樊毅和韦宽便卷土重来,二次犯境!
由于沿途百姓都已逃走,乌程腹地又已层层布防,两股贼军无甚可劫掠,竟似踏青一般,在乌程外围闲逛起来。
严白虎怒不可遏,再次披甲,和严舆领兵出城扫荡贼寇。无奈还未逼近,两股贼军就已像昨日那般,闻风而逃。
几次三番下来,气得严白虎暴跳如雷,索性就在乌程外围搭起营帐,陈兵边境。
冷静下来后,严白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寻常,开始派遣使者,与钱铜、邹他展开接触。
钱铜、邹他一改往年恭顺的姿态,狮子大开口,态度强硬地向严白虎索要钱粮。
严白虎自是不允,双方便在乌程边境僵持下来。
如此过了大半个月,许贡忽然谴使来访,陈上军情,直言吴景已陆续添置战船,即将征伐海盐。催促严白虎速速发兵,进驻海盐。
严白虎虽然不将钱铜、邹他放在眼里,但对吴景极为忌惮,只得强压怒气,送去钱粮,与钱铜、邹他罢兵言和。
次日清晨,严白虎在帅帐召集诸将商议,定下日期,决定七日后出兵海盐。
军令传到白虎城时,严毅正在操练士卒。
这半个多月以来,他几乎都是住在白虎城,紧锣密鼓地为突袭钱铜一事,做着最后准备。
此时姒青已经离开乌程,带着精心挑选的四百名士卒,扮成流民,混入钱铜辖地。
为了确保行动的隐蔽性,姒青与严毅之间,相互都不敢传递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严毅对姒青的行动进展,可谓是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
不过,他的精力目前都放在编练部曲上,暂时也顾不上关注姒青。
此时他麾下的七百精锐,除了八十名亲卫骑卒外,其余六百人已经分为三曲,由徐盛、范偃、陈敢三人各领一曲。
而四百新募之军,因为暂时找不到适合的人来统领,只能先调拨至范偃麾下,由其一起统领。
严毅本以为,自己手底下有了几个可用之人,足够短时征战所需了。不料麾下士卒刚一增多,立刻就捉襟见肘,无人可用了。
情急之下,他已按捺不住,开始依循前世记忆,让裴寂派人前往各处,探寻那些在他看来,尚有一丝招揽希望的人才。
其中就包括如今只有十三岁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