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李强的感叹

送走李强一行人后,苏天雄、李涯和林虎紧急开了一个会,商量一下明天的招待事宜。

一夜好睡。

早上8点半,李强就出现在兵工厂。

南山县一众领导都没有出现,这让苏天雄三人相当诧异。

“局长,县里的领导呢?”苏天雄代表兵工厂小声的问道。

“我让他们不要跟来,兵工厂也有自己的秘密。”李强笑道。

苏天雄闻言一愣,心中对李强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吧,今天就让小林陪我走走。”

既然李强都发话了,苏天雄和李涯只好点点头,目送他们离去。

林虎首先领着李强和他的秘书,去厂里的服装公司参观。

“这个服装公司是兵工厂最早启动的项目,至今仍在给厂里带来利润。”

李强闻言点点头,看着厂房里的设备和工人熟练的操作,他开口道:“当初你是怎么想到要做服装的?”

“从报纸和广播上,我听说广珠市那边经济非常活跃。然后去看过之后,便有了这个主意。”

“报纸和广播?”李强惊奇的看着林虎。

“是的,现在只有这两个渠道获取外界的消息。若不是我有听收音和看报纸的习惯,否则也发现不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什么意思?”

“服装生意没有太大的难度,兵工厂能做,别人也能做。”

李强没有反驳,他面色凝重问道:“你们有什么替代项目?”

“有。”林虎笑道,“请在此稍等片刻,我去去便回。”

几分钟后,李强惊讶的看到,一辆吉普车停在自己身前。

“李局长,上车吧!”

吉普车沿着水泥路,朝水体水库驶去。

远远的,鹅叫声就传来。

“鹅?”副驾的李强惊愕的问道。

“是的。”林虎把车停在一号养鹅场门口。

鹅叫声此起彼伏,从养鹅场里面传出来。

从声音和鹅场的规模,可以判断里面的鹅还不少。

“养鹅?这就是兵工厂替代服装公司的项目?”李强眉头微皱,他脸色严肃的说道,“有句话你可知道?”

“什么话?”林虎回头问道。

“这话叫‘家产千万,带毛不算’!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养猪户惨痛经历的总结。”

“话我听过,所以我才选择养鹅嘛。”林虎嘿嘿一笑,“局长,您在岗位上工作多年,可曾听说过鹅大面积死亡的案例?”

李强闻言一怔,他皱着眉头沉思良久,最后眼睛瞪大了些:“就算你说的对,可你打算把鹅卖到哪里?”

“外面风沙大,咱们还是进到鹅场里再说吧。”寒风忽起,吹起风沙遮眼。林虎推开鹅场大铁门里的小门,请李强和秘书进去。

进入鹅场大门,林虎带着二人洗手消毒,又穿上了简易鞋套,才推开1号鹅场的门口。

三人进入的动静,惊动了大白鹅。

它们纷纷从大棚里站起来,然后呼啦一下跑了出去。

“养得好啊!”李强难以置信的说道。

他眼前的大白鹅,只只精神饱满,体态丰盈,羽毛洁白。

林虎微微一笑:“这是皖东大白鹅,特意从皖东那边买回来的。”

“你们打算卖到哪里?”

“广珠市。”

“广珠市?”

“是的,广珠市现在的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是最好的那一批。而且那边也有吃鹅肉的习惯。”

“这也是你从报纸和收音里知道的?”

“嗯,除了从报纸和收音收集消息,我也亲自下去考察过市场。”

李强惊奇的看了林虎一眼,又扭头看向鹅群。

但很快他脸色一变:“不对吧?”

“有什么不对?”

“这个鹅群大概有2000只,一只卖50块的钱,利润应该在20块钱左右。你这里有3个鹅场,假如每个鹅场都有2000只鹅,利润也不过12万。你确定能替代服装公司?”

“李局长好眼力!”

林虎没想到李强对市场那么了解,他挠头笑道:“额,有些事不能说。”

李强闻言瞪大了双眼,但想到这可能是人家的商业机密,也只好作罢。

“现在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具体什么时候能成,还不知道。”

“好吧,这是你们的机密,我就不打听咯。”

看完养鹅场,林虎把李强带到养鱼场。

“你们这又是什么新型养鱼方法?”李强惊愕的问道。

全封闭的养鱼场地,用水泥池来养鱼,各种奇奇怪怪的设备,还有鱼池里密度惊人的草鱼数量,都冲击着他的神经。

“这是我们去年开始的,正在实验的高密度养鱼。”林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高密度养鱼。”李强俯身,把头靠近水面,看着水里的草鱼群,然后扭头看向林虎,“这在国内闻所未闻,你是怎么想到的?”

“这是个偶然。”林虎一边思索一边说道,“去年夏天,我发现水库上有几条鱼漂在水面。起初我以为那些鱼得了病,但经过检查,发现它们并没有病,而是缺氧。”

“缺氧?山体水库缺氧?”李强眼里露出一丝怀疑。

水库那么大,基本上不可能缺氧。

林虎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说顺嘴了。”

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笑道:“李局长,山体水库涨落明显。我看到的那几条漂在水面的鱼,其实被困在一个浅水坑里。”

李强闻言点头道:“山体水库的确有涨落。你接下去说。”

林虎心中松了口气:“当时我把那些鱼捞起来,经过检查,发现它们身上并没有受伤。又解剖了一条后发现也没有有寄生虫病等。”

“于是我把剩下的鱼放在一个不算大的水桶里养着,以便观察它们的情况。”

“因为天气炎热,我接了一根水管,不间断的给鱼降温。”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几条鱼反而活了过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以及和厂里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交流后,才有这个高密度养鱼方法。”

听完林虎的话,李强大为震撼。

几个年轻人就鼓捣出这样一个养鱼方法,若是成功,前途不可限量。

“要是能将这个养鱼方法推广到全国,那该多好啊!”

李强目光闪动的看着林虎。

林虎察言观色,将李强的心思猜得七七八八,他心里暗笑:

“嘿嘿,局长,想要我的养鱼技术,您就得帮我一把。”

“唉。”他忽然长叹一声。

“小林同志,为什么叹气啊?”李强不解的问道。

“可惜这个高密度养鱼法实验样品不够。”林虎摇头道。

“还不够?”李强大为吃惊,他看着几个大池子,满脸不解。

“李局长,您看这几个池子好像鱼很多,但其实只能做一期。”

“为什么?”

“诶,李局长,不瞒您说,您是不知道这些鱼是怎么来的。”

林虎简单的将王班长他们买鱼路上遭遇的事说了一遍,听得李强沉默了。

这个时候,社会风气不是很好,他也是有所耳闻。

但没想到会恶化到这个地步。

“那要怎么办?”李强皱起了眉头。

省城及其周边的地区,都没有这么多的鱼苗。

“要解决这个事,还得局长您出马。”林虎见时机成熟,赶紧说道。

“哦,我能做什么?”李强讶异的问道。

“我想和省城的农科院合作,一起研究高密度养鱼。”林虎笑道。

“啊?”李强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看着林虎。

一旦真的合作,那么兵工厂的高密度养鱼技术就得告诉农科院。

“你,你真的这样想的?”李强慢慢问道。

“是的。农科院购进鱼苗,兵工厂提供技术,这是双赢的事。”

林虎并不惧怕高密度养鱼的技术外泄。

单是那些设备,都是兵工厂自己研究的,市场上根本买不到。

别人想要研究也要花费时间和金钱。

更何况他的最终养鱼目标,并非四大家鱼,而是那些冷水鱼。

诸如虹鳟,细鳞鱼之类。

山体水库的水常年在15度左右,正是那些冷水鱼喜爱的温度。

“此话当真?”李强激动起来。

“绝非虚言!”林虎肯定的点头。

“好,好,回去我便帮你联系农科院的人!”李强难得搓着手。

接下来又参观了养鸡场和养猪场后,李强非常震惊。

他没想到一个兵工厂,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养殖。但今天来考察后,却发现兵工厂的养殖技术如此高超,管理办法如此详细。

而这一切的谋划者,居然是自己身旁,笑容可掬的青年。

“人才啊!”

李强心中感叹。

“若是能为我所用,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