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尽调问题多

阿穆尔斯基酒店是当地一家条件相当不错五星级的酒店,这里也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总统客房的酒店。

陈百川抵达了酒店报上名字后酒店的VIP客户经理立即亲自出来迎接,并把梁信友带到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总统套房。

陈百川进屋之后就坐在沙发上揪着眉头,细细的复盘着在伊万诺夫庄园的整个过程。

本以为这是一次友善之旅,既是商业合作伙伴之间加深友谊的商务拜访,更是因为与叶琳娜成为朋友的关系,有了一点儿朋友拜访的亲切。

却没想到最后搞成剑拔弩张的样子,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得罪了那个女人因此影响到伊万诺夫家族对自己的观感。

与伊万诺夫元帅的交流虽然谈不上亲切,但也算是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认可。就是担心那个女人会给这次的收购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都被人直接啐到脸上了,忍气吞声可不是陈百川的作风。

心里琢磨着叶琳娜这个面目可憎的大姑,陈百川恨恨的问道:“阿茹,给伊万诺夫家的礼物都留下了?有没有把给那个露西亚的礼物抽出来?”

梁信茹走了过来,把已经泡好的红茶放到他的面前,然后一边帮他按着头部一边无奈的说道:“送礼物是种礼节,单独扣下露西亚的算怎么回事呀。且不说又不能给她造成什么实质的损失,反倒是这样做了会显得咱们小肚鸡肠小孩子气。”

“这倒也是,他娘的我就是这口气不顺,古驰的包一个好歹也得六千美金,这么多钱给她还不如喂狗。”

梁信茹看着孩子般生气的陈百川,笑着安抚道:“你就当是喂狗了呗,何况伊万诺夫家族应该也不会不给咱们回礼。”

陈百川撇着嘴嘟囔着谁稀罕之流的气话,倒是情绪很快被梁信茹安抚了下来。

这时门铃声响起,梁信茹走过去开门,就看到哥哥带着尽调团队的几个人都过来了。

梁信茹使着眼色朝哥哥小声说道:“哥,阿川刚刚在伊万诺夫庄园受了些气,心里正憋着火呢,你们等会儿说话小心些咯。”

梁信友点点头,对自己这个妹夫老板倒是没有什么敬畏心。他身后的几个人都面面相觑,暗自琢磨着后退一步假装没来过是不是太突兀?

本来是想着第一时间来老板跟前露脸的,没想到却赶上了老板心情糟糕的时候,这可真是修罗场。

梁信茹的一句话成功的让他们都紧张了起来,生怕哪里让老板不顺眼,立即给迁怒了。

陈百川此时已经正襟危坐在会客室里,手里捧着梁信茹刚给他泡的红茶慢慢品味。这标注着产自库兹涅茨克的红茶倒是不可多得的好茶,茶汤色泽红润,香气浓郁,入口的感觉非常醇厚。

他见梁信友带着下属进来,便笑着起身,和进来的每一个人都握了手,然后便招呼他们坐下。

梁信友带着下属第一时间找过来,自然是从汇报工作说起。

经过两个月的尽调,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也都暴露在了尽调团队的眼中。

资金链断裂只是造成工厂停工停产的直接原因,其实即便是没有这次的资金链断裂,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也已经举步维艰难以维持了。

梁信友把发现的问题一一罗列给了陈百川。

首先就是产品技术跟不上市场的问题。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生产的推土机在苏联国内市场上已经没有任何的竞争力,技术参数中等偏下,售价却是居高不下,早就已经滞销了。

对于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来说,这个恶性循环早在孤注一掷地购买新设备寄希望于突破技术瓶颈时就已经种下了。

研发成本高昂,可取得的技术突破却并不明显。本就没太多利润的推土机并不好卖,现在还要把积年累月的研发成本均摊到每一台产品之中,这让他们的推土机生产成本都比市场上的同档次竞品的售价还高。

其次,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人员管理十分混乱,全厂的管理层和工人加起来有10391人,但实际的一线技术和生产工人只有3500来人,工厂的各种后勤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就高达6000人,剩下的大大小小的管理层人员有800人。

而这些人里面几乎快到三分之一的人是只挂着名头领工资,却不去工厂上班。

第三,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历史包袱还特别的重,六十年的老厂子,光是在厂里领退休金的退休工人都有5000多人,光是这些人的工资成本就能吃掉厂子的大部分利润。

此外其他一些问题跟如干群关系紧张,工人们对管理层不信任,裙带关系严重,甚至在厂子里还有拉帮结派对抗管理的地痞流氓势力。

这些梁信友都一一给陈百川介绍,既不夸大,也不避讳。

还有厂子里的大多数设备都已经服役三十年以上,虽保养的还行,但生产效率已经比较落后了。而那几台新引进的高精设备却是被束之库房,理由是工人们不太会使用,如果用来更换掉老设备,会立即降低各工厂的劳动效率。

厂子的领导层居然也没有组织工人学习,反倒是像破罐子破摔了。

相应的这厂子的账目就是一滩烂账,属于谁接手谁倒霉的那种。

厂子唯一可能还有些价值的就是厂子占用的土地距离市中心不远,随着伊尔库斯克市的发展,未来这块地皮可能能升值不少。

其它还有些挂在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下面的分子企业,比如宾馆、饭店、夜总会和洗澡堂。

看似公家的产业,但以陈百川的经验,这种赚钱的买卖肯定是实际掌握在某些人的手里,因为每年交给机械厂的利润都少的可怜。

梁信友对这些项目的调查情况一一阐述,旁边的下属适时将详实数据进行补充。

两个多小时的交流让陈百川很直观的了解到了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复杂实情。

连在一旁旁听的梁信茹都听的头皮发麻,觉得这样一家厂子买过来简直就是个包袱,根本没有收购的价值。

陈百川听取汇报很是认真,本来就对这个场子没报什么希望,从始至终他都面色平静。

只是旁边的职员们可就没这么镇定了,尤其是进门时梁信茹还“泄漏”了小消息,愣是让他们重新体验了一把面对小学班主任时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