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乘风破浪会有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10年前的邱彬彬,狂如鲲鹏,御风而行,击浪而去。

为邱彬彬作序,虽在意料之外,但作为前浪的我甚是欣慰。

看着10年前那个轻狂少年,一步一步摸爬滚打走来,入选2021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榜,我不禁感叹:人不轻狂枉少年。

10年前,他是福州树德学校的高中生,高一入学时成绩平平,默默无闻;中学时期创立了零度安全网,被评为连江县“第一届(助人为乐)美德少年”并刊登到校报上,成为树德学校“立德树人”的典范,我由此关注到了他。偶然一次,我把邱彬彬叫到办公室聊天,发现我和他同为乡里,算是邻居和本家。初觉是自家孩子,后赞是少年奇才。17岁的他面对着我,畅谈其互联网之梦:那瘦削的身板,稚嫩的面庞,闪光的眼神,让我内心震撼。一股名为梦想的力量在喷涌。当时我就想,有着远见雄心的人,未来一定可期!

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校园里不见其影,获悉他决定放弃高考,要去互联网“大厂”实习。高二学生?未成年?不读书?去实习?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惊讶,乃至不安。我亲自打电话联系他,他说:“老师,我无心参加高考,但我会一直努力学习和工作。”

之后,他背井离乡,在餐馆打工挣钱,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我理解他的年少不羁,不求他浪子回头。出于惜才,出于爱护,他成为我校唯一一位20岁不到的孩子享受教师编制待遇的学生,亦如他书中所言:“给他一张门票,让他可以去看世界。”我每个月定期汇款资助他,一个月,两个月……一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他可以养活自己了。其实,他若不提,我也愿意继续供他。他懂得知止,我尊重他一切的选择。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10年后的今天,2022年正月初六之时,我首次举办树德校友新春座谈会,邱彬彬回来看望我。遥望这昔日瘦小的青涩少年,已然沉淀为英气沉稳的后浪青年,我很欣喜——他懂得感念滴水之恩,虽未从母校毕业也仍是树德人;他懂得激荡层层涟漪,获得成功后也不忘投身公益,回报家乡小镇。耳畔不禁萦绕起我们的校歌:“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学好本领,实学真才……”一言一词,都是我对树德莘莘学子的期望,他也都做到了。

我是民办学校的校董,当然不是在这里宣扬后辈也要像他那样“冲动地放弃高考去闯荡”,而是嘉许其志存高远、奋进求索的精神。他自己也在书中说道:“如果当初自己能够好好学习,我的人生或许会是另一番更美的光景。”成功没有捷径,他乘着互联网之风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虽不再经历高考的磨炼,但同样披荆斩棘直至羽化成蝶。所以,人生没有固定的路,一切由自己走出。他在找到梦想的时候,不再等风,勇敢追风。虽乘风向前,但同样要破浪沧海——这是我对“乘风破浪”的解读。

但后浪如何更好地向前呢?后浪仍旧离不开前浪之力。作为民办教育实践者,我由此思考起教育的意义:教育,启迪着后浪展现本色,心怀热血,绽放自我。当他们面对槌的打击时,我们要成为其良师益友,一路助其成长,使之臻于完美。

欣喜之余,我更自豪——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作为邱彬彬的直接资助人,我用微不足道的资力培育了引领时代的互联网后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在这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跑赢时代?靠的是内心。唯有心怀社会,舍得付出,才有收获。而教育是终生伟业,也是多元探索。我是否能最大化地发挥前浪之力,激荡更多像邱彬彬这样的后浪呢?于是,我在2022年倡议并出资1800万元设立“安健教育奖”与“安健医学奖”,以此帮助更多青年人才寻梦、追梦、圆梦。所谓激荡,乃激励——激励青年勇往直前,乃荡漾——荡漾起更多浪花。愿彼时,在连江,在福建,在中国,在世界,都有一批批后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引领着时代继往开来!

最后,再次真诚地祝愿:彬彬少年,击水三千,乘风破浪,扶摇直上!

邱安健

福州树德学校校长、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