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关概述
关徽中的钥匙和权杖形象体现了我国海关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目标】
(1)了解海关的起源;(2)理解海关的性质;(3)掌握海关权力的内容;(4)熟悉海关的组织架构;(5)明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法律地位;(6)清楚我国海关的法律体系。
【技能目标】
(1)能认知海关的作用;(2)能列举海关的任务;(3)能绘制海关的组织架构;(4)能描述海关的法律层次。
【内容架构】

案例导入
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港,限令外商仅能在广州一个口岸进行贸易,把原来的“多口通商”转为“一口通商”。这在清代海外贸易史上,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转变。它标志着清代基本闭关时期的开始。
促使“一口通”商政策强化的原因在于“洪任辉事件”。英国人洪任辉,原名詹姆士·弗林特(James Flint),是18世纪的一名英国商人和外交家,当时任东印度公司翻译。1755年,在东印度公司的指示下,洪任辉带领商船前往宁波试航,希望扩大贸易范围,开辟新的贸易港。当他们抵达宁波港时,受到当地官员的热烈欢迎。更令他们惊喜的是,浙海关关税比粤海关低,各种杂费也比广州方面少很多。
于是,在此后两年中,英国东印度公司屡屡绕开广州口岸,派船去宁波贸易,致使粤海关关税收入锐减。两广总督等官员急忙向乾隆上奏,希望禁止洋船前往宁波贸易。本就对外商没有好感的乾隆皇帝便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不料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颇感无奈的乾隆只好在1757年关闭了宁波等地的口岸,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从“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彰显出清政府通过发挥海关的作用、强化海关的职能来调节对外贸易。
那么,海关究竟对国家能起到什么作用?现代海关和古代海关有何区别?当前我国海关是什么情况?本章将简要介绍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