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背景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中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建设,其建设背景有:

一是时代背景,我国已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自1978年始,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过30多年的改革,至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贸易规模达到了全球第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七大领域,其中经济改革是核心。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16个方面60项措施。其中,与自贸试验区相关的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等内容。《决定》提出,“有序开放服务业,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外资负面清单2013年版有限制和禁入措施190条,到2017年版减少为95条,遵循了这一开放路径,开放度不断提高。

中国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按顶层设计安排,通过局部和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并决定是否能向全国推广。自贸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

在全球经济格局大变化的环境下,中国正在编织“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与“高标准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四个台阶。

2013年9月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增加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2017年4月增加浙江、辽宁、陕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等。由此,11个自贸试验区呈“1+3+7”雁行式,中西部地区有5个。这是前三个台阶。

2018年4月,中央决定在海南全境建设自贸试验区,并逐步探索、稳步推进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同月,中央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全文中提及,河北省支持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第四个台阶。

中央决策支持海南省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雄安新区建设自贸试验区。这样,全国自贸试验区已经有四批,即“1+3+7+2”,在前三批的基础上,新增海南省和雄安新区。全国自贸试验区呈现出园区面积显著增加、促进中西部地区开放、差异化改革试点、产业更丰富、更好地对接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格局。根据国务院批复各地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共同任务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探索新经验和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