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进入中国

如果要寻踪20世纪90年代的潮流时尚,BB机和大哥大,是当时最典型的代表。

当年,一部摩托罗拉数字寻呼机曾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凭借夸张的造型与昂贵的价格,若有人在街头掏出“大哥大”,那这个人就会瞬间成为焦点。到后来,当“Hello, Moto”的铃声响起时,与之伴随的往往是一部部炫酷的手机。

那是中国通信业的启蒙年代,“腰别BB机,手捧大哥大”是当年成功人士的经典形象。或许人们在怀念20世纪的个人通信工具时,在后来做得更加普及的诺基亚是第一时间想到的品牌,但实际上,在iPhone开启智能机时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通信市场的定义者,是摩托罗拉。1982年,摩托罗拉生产出了第一代模拟手机,而此时以木材加工厂起家的诺基亚尚未涉足无线通信业。

尽管早期已经开始有BB机进入中国市场,但摩托罗拉真正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还是在5年之后。

1987年,在移动通信领域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当年的11月18日,我国内地第一个大容量蜂窝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在广州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内地移动通信发展历史正式开启;二是摩托罗拉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内地。摩托罗拉在中国内地推出的第一款机型就是后来被中国人称为“大哥大”的移动电话,型号是摩托罗拉3200,当时售价在万元人民币以上,入网还需要花费上千元,这在当时成为十足的个人身份的象征。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第九个年头,正在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本;摩托罗拉则看中了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1987年中国人口已经接近11亿,现代化通信正在起步,移动通信领域近乎空白。一个具有无限成长潜力、未来规模庞大的市场出现在摩托罗拉面前。这对摩托罗拉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必须尽快抓住。

广东中海集团董事长徐峰,1987年11月21日成为中国第一个手机用户,当时他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后来他回忆说:“虽然购买模拟信号手机花费了2万元,入网费6000元,但是手机解决了我进行贸易洽谈的急需,帮助我成为市场经济第一批受益者。”

1992年,摩托罗拉在天津成立公司,把半导体和传呼机的生产放到天津。“1992年公司刚成立时,依我本来的计算是要亏本的,没想到第一年传呼机业务就赚钱了,而且赚了很多钱,拿到了第一桶金,也证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对于通信产品的巨大需求。”前摩托罗拉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蔡国雄曾对媒体透露,当年中国市场把摩托罗拉推上了行业之巅,其一度占据寻呼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

1994年,世界500强企业摩托罗拉在全中国顶级的国贸写字楼办公。摩托罗拉和它开启的外企CBD神话,也是从那段时间开始的。能衣着光鲜地进出国贸,哪怕是进入摩托罗拉公司当前台,都是当年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梦想。

前后和来自美国的摩托罗拉一起试图发掘这片东方广袤市场的,还有来自北欧的诺基亚和爱立信、韩国的三星。在小米和华为们诞生之前的多年,在移动通信领域,基本只能看到这些巨头的身影。

1999年,摩托罗拉推出了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支持中文输入的手机。摩托罗拉CD928+不仅可以使用中文输入编辑短信,还可以在电话簿中输入中文名字。在手机汉化的进程中,CD928+当之无愧地成为最重要的里程碑。除此之外,CD928+通话音质清晰,续航多达一周以上,也是它在那个年代被用户所喜欢的原因所在。

但属于摩托罗拉中国的荣耀史,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不断遇到挑战。首先的挑战来自老对手诺基亚——尽管进入中国的年份比摩托罗拉还要早,但诺基亚在20世纪90年代还无法与摩托罗拉的占有率相提并论。而后,随着摩托罗拉对技术发展方向押注的失误,失败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源源不断地袭来。

20世纪90年代初,当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欧洲厂商忙着开垦GSM处女地之际,摩托罗拉在构想宏大的铱星计划,并把大量的技术人员调往负责“铱星”的部门。然而,这个耗时11年、投资50多亿美元的计划,最后被发现几乎无法实现民用。

2000年,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已降到13%,诺基亚则增加至31%,之后数年,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5%左右。

如果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战争还是在一个次元的话,来自iPhone的升维打击,直接改变了整个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在此之后,不仅是摩托罗拉,曾经的“北欧诸神”也纷纷陨落,它们没有找到对抗iPhone跨维度打击的正确方式。但新的时代开启,也孕育了新的帝国——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中国移动通信业务开始发展之时,1987年,任正非集资2.1万元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雷军在这一年进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而后来奠定vivo、OPPO两大手机品牌基础的段永平也即将展开他从拯救“小霸王”开始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