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阳台的绿萝,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早上九点刚过,楼道里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袁缘小跑着去开门,就见爷爷稳稳地牵着奶奶布满皱纹的手,缓缓迈进家门。两位老人鬓角的白发在晨光中闪着柔光,脸上满是慈祥的笑意。
“快进来坐,路上累坏了吧!”父亲热情地迎上去,小心翼翼地扶着二老,引他们在铺着蓝白格子桌布的茶几旁坐下。茶几上,茶壶正冒着袅袅热气,几个青花瓷杯整齐地摆着,散发着淡淡的茶香。父亲熟练地斟上两杯金黄透亮的铁观音,“爸、妈,快尝尝新泡的茶,降降火。”
母亲则在一旁忙碌着,从精致的礼盒里取出父亲特意从厦门知名饼店买来的“博状元”会饼。那些圆圆的饼,裹着油亮的油纸,印着喜庆的图案,被母亲轻轻摆放在铺着红色桌布的餐桌上,像极了一颗颗等待被开启的甜蜜惊喜。
袁缘早就迫不及待了,她欢快地从厨房拿出那个祖传的大碗,碗沿有着岁月留下的细微裂痕,却更显古朴。她深吸一口气,轻轻将骰子掷入碗中,清脆悦耳的骰子声瞬间响起,仿佛奏响了中秋欢乐的序曲。骰子在碗里欢快地滚动、跳跃、碰撞,六粒骰子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渐渐停住。
“啊缘,博到什么了……”爷爷端着茶杯,笑着问道,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小一秀。”袁缘调皮地吐了吐舌头,嘻嘻笑着。
在父亲母亲的热情招呼下,爷爷奶奶乐呵呵地走到餐桌前。爷爷看着桌上的会饼,脸上的笑容更浓了:“阿平,你还跑那么远,买这家馅饼店的会饼。”语气里满是心疼与欣慰。
袁缘站在一旁,思绪不禁飘回到从前。那时,他们还住在老城区,爷爷奶奶总会在她放学回家时,从那个熟悉的牛皮纸袋里拿出一块香喷喷的馅饼。记忆里,那馅饼的皮酥脆得掉渣,轻轻一咬,甜而不腻的馅料在口中散开,再配上一口温热的铁观音,简直是人间美味。
“博状元”正式开始了。父亲在每人面前放上一大杯香气四溢的铁观音红茶,笑着说:“这家馅饼店,馅饼的确做得不错。你们老人家喜欢吃,我们也从小吃到大,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家的‘博饼’用的会饼,都用他们家的。”
奶奶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轻轻抿了口茶:“前两天,你老爸到老市区去,还特地跑去这家馅饼店,买了几块馅饼回来……“话音未落,爷爷便放下手中的紫砂壶,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了下老伴的手背:“还不是因为你在喝茶时,随口说了句想吃这家的馅饼。“他说话时眼角的褶皱都弯成了月牙,浑浊的眸子里盛满温柔。
奶奶的耳根瞬间泛起红晕,像年轻时被心上人告白般羞涩,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杯沿。两人对视的刹那,窗外的阳光正好漫过雕花窗棂,落在他们交叠的银发上,恍若镀了层柔和的金纱。袁缘望着这对相守数十载的老人,忽然觉得空气中浮动的茶香都染上了蜜意,岁月沉淀的深情远比这满桌的中秋佳肴更令人动容。
父亲将一颗骰子轻轻递到爷爷布满皱纹的掌心,笑着示意由老人起骰定序。爷爷郑重地摩挲着骰子,像是在与岁月对话,随后手腕微扬,六棱骰子便如银蝶般坠入青瓷碗。清脆的碰撞声里,骰子在碗中划出金色弧线,最终稳稳停在“六”字朝上的位置。父亲以爷爷为圆心,依着圆桌旁众人围坐的顺序默数,宣布这轮博饼由爷爷率先开局。
“看来老天爷要我这老头子拔个头筹!”爷爷笑得眼角堆起层层褶皱,布满老年斑的右手拢住六粒骰子,在掌心来回摇晃,瓷碗还未凑近,洪亮的吆喝声便已响起:“状元插金花——”话音未落,骰子如流星般倾泻而下,在釉色温润的碗底欢快起舞,清脆的“叮当”声混着满堂期待,在中秋暖黄的灯光里漾开层层涟漪。
“一秀,是不错的开门红。”父亲笑着从像铜钱大小的饼中,取出一块放在爷爷面前。爷爷小心翼翼地拿起小饼,放入嘴中慢慢咀嚼:“嗯,不错。这小蛋饼很酥,味道和以前一样。不错!”
接着,奶奶也拿起骰子,在碗边轻轻放开。骰子在碗里滚动了一阵子后,停在了“二举”。她喜盈盈地接过父亲递来的小花生酥,先轻轻咬了一小口,细细品尝着,那陶醉的神情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然后,她抿了一口茶,再将剩余的花生酥放进嘴里,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父亲专注地看着奶奶,直到奶奶向他点头表示好吃,他才欣慰地笑了。
轮到袁缘了,她双手紧紧合着骰子,像跳舞般欢快地摆动着,嘴里大声念道:“状元!”双手用力撒开,六粒骰子在碗里疯狂地滚动跳动。不一会儿,有五粒骰子稳稳停住,竟是四个四和一个一,剩下一粒骰子在碗的一边调皮地转动着。
“状元插金花!状元插金花!……”袁缘激动得跳了起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转动的骰子。此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都被吸引过来,大家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骰子上,心情随着骰子上点数的变换而起伏不定。
可惜,骰子最终停在了二点,是“状元带三”。这在“状元”里是最小的,袁缘有些失落,但很快又振作起来,期待着接下来的好运。
随着“博饼”的继续,一家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在“博饼”中,每会饼按照古代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 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大家一边博饼,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房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二十多分钟后,桌面上仅剩下一块代表“四进”的月饼没被人博到。因为没有人博到“状元插金花”、“六抔红”,所以代表“状元”的饼需要等待整会饼被博完,最终获得最大“状元”的人才可以拿走。尽管“博饼”已经空转了三四圈,但大家的热情丝毫未减,每个人都盼望着能成为幸运的“状元”。
袁缘早早就以“状元带三”获得“状元”,但她心里清楚,这是最小的“状元”,随时可能被超越。她紧张地盯着其他人每次掷下的骰子,刚开始还能为了活跃气氛喊上几声“状元”,到了后来,随着“四进”迟迟不出,她渐渐沉默下来,心里默默祈祷着。
“我就说吗,‘四进’不出,你这个小‘状元’就会被挤掉。‘状元’是我的……”父亲一把下去,却是“一秀”,他无奈地笑着摇摇头。
接下来按顺序是母亲、爷爷和奶奶,他们都没能博到“四进”,只能爱莫能助地冲着袁缘笑。
“今天是我的生日。”袁缘看着桌上自己博到的饼,满脸自豪,“一会饼,几乎有一半被我博到了,我手气是最好的。这个‘四进’我来拿走。”说完,她自信地一挥手,撒开骰子。奇迹真的发生了,竟然真的是“四进”!袁缘兴奋得跳了起来,喜笑颜开地拿走代表“四进”的月饼。
“哈哈……最后一个‘四进’你博走,但还要过我和你老妈这两关……”父亲为了逗女儿开心,故意调侃道。
“你老爸是老小孩,逗你的。‘状元’肯定是你的。”母亲轻轻拉了一下父亲的衣角,笑着说道。
父亲最后博了个“四进”,他假装皱皱眉头,又笑着看向袁缘。母亲只是轻轻抓起骰子,又轻轻放下,自然没有博到“状元”。
“博饼”终于结束了,袁缘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状元”。奶奶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满脸慈爱地递到袁缘手上:“美女‘状元’,生日快乐!这个红包是我和你爷爷给你的,祝你身体健康!快快乐乐的!”
“你们老人家的心意我领了,红包我收,钱给你们买点心吃。”袁缘推辞着,但爷爷奶奶执意不肯,推托几次后,她只好收下。
袁缘转身进房间,拿出一部崭新的血压仪,递给爷爷:“上次到爷爷、奶奶家时,发现你们用的血压仪坏了,所以买了部新的给你们用。”
爷爷奶奶接过血压仪,脸上笑开了花,眼中满是感动与欣慰。这个中秋,因为博饼,因为家人的陪伴,变得格外温暖而美好。阳光穿过窗台,洒在这幸福的一家人身上,将这份团圆与欢乐永远定格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