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给予”宝宝健康成长?

缺失关爱的童年

许多2号性格者都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够特别敏感地觉察出他人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他们童年时期受到父母的冷漠对待,而他们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不得不学会察言观色,对父母投其所好,以满足父母需求的方式来获得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长期对孩子的情感需要漠视不理的父母,等于犯了消极虐待的过错。也就是说,正是父母的冷漠锻炼了他们敏锐的识人能力,并养成了“付出才有收获”的不安全心理,这就是雨伞效应。

在这种家庭背景中,2号在孩童时期很讨人喜欢,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让他人高兴。他们能迅速发现自己身上吸引他人的地方。不仅如此,他们还能针对不同的成年人,做出不同的表演。总之,他们是惹人爱的孩子,而且知道如何让这种喜爱源源不断地涌向他们。但他们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来回转变时,就容易遗失了真正的自己。

使孩子有自己的判断

2号孩子最关注他人的需求,喜欢根据他人的喜好来改变自己,因此他们常常让别人为他们做出选择,喜欢依附在别人的思想里。长此以往,这种依赖感,就会使2号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的勇气,因为他总是需要借助别人的扶助来获得自己的利益,就会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

2号孩子之所以喜欢让别人帮他们做出选择,不仅是因为2号孩子以他人的需求为先,也因为2号孩子害怕承担选择所带来的责任。殊不知,天地万物都有两面性,在庆幸自己避免了许多麻烦的时候,人生的机会也悄然逝去。

如何让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回自己呢?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几点教育方式:


1.在处理家庭事务时,让孩子有参与的机会,培养他的判断力和表达力。

2.避免孩子理想的空缺,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喜好,从中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并尽力去扩大它,并且鼓励孩子将其作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让孩子的精力在无端的纠缠和烦恼中耗尽,以致孩子成为“鸵鸟人”和“鹦鹉人”,在别人的心中失去应有的分量。


总之,父母要使2号孩子明白:做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主见,不能随波逐流或困于某种外在因素的控制,否则,人生会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困局。

教孩子懂得拒绝

2号孩子的核心价值就是付出,因此他们常常为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不断地改变自己,长此以往,就使得他们找不到真正的自己,迷惑不已。在这样的情况下,2号自身的发展就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而孩子不会说“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比较强势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畏缩心理行为”。父母单方面要求自己孩子在竞争中放弃主动权的后果,就是让孩子丧失自信心,变得没有主见,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因此,2号孩子的父母要教会孩子说“不”。

心理学家说,人类所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就是用“摇头”来说“不”。譬如,一岁多的幼儿就会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孩子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他们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我“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说,只有当2号孩子学会了说“不”,才是真正认识自己的开始。

让孩子拥有交流的主动权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等级制度的思想影响下,许多父母陷入了交流的误区:交流就是不断教给孩子正确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说它是误区,是因为在这种方式中,只有父母在说,而父母没有听孩子说,单方面的付出算不得交流。

据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0~6岁,在这期间,婴儿从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的声音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孩子2岁以后进入了“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也特别会模仿成人说话,就如同模仿人说话的鹦鹉。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父母没有引导孩子说的欲望,就会阻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可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方面做得却很不够。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被打断。家长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对此,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据某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

而对于2号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获得交流的主动权,他们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父母喜欢的样子,其实就是为了让父母更关注他们的想法,更支持他们的决定。以此来看,父母在对2号孩子的教育中更要注意多听少说。

教孩子敢于挑战

2号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往往会选择迎合权威人物的喜好,期求获得权威人物的保护。在2号孩子的眼里,父母往往就是他们需要迎合的权威人物,因此他们总是唯父母之命是从,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当2号孩子上学以后,他们又会将老师看作他们需要迎合的权威人物,对于老师的要求,他们总是尽全力做到,因此老师们都很喜欢2号孩子。总之,只要2号认为一个人是权威人物,他就会以那个人的喜好为基准来改变自己,以讨得对方的欢心。长此以往,2号孩子就会变得没有主见,难以担当重任。这时,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需求,敢于肯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