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筱园诗话校注
更新时间:2025-04-29 18:19:21 最新章节:从唐宋诗之争的角度看朱庭珍诗论的诗学取向[52]
书籍简介
晚清朱庭珍《筱园诗话》综合古今之长,深化传统命题,集前人诗论之大成,被誉为“云南古代文论之冠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书以云南图书馆光绪六年(1880)年朱庭珍《筱园诗话(筱园先生自订钞本)》为底本,以光绪十年(1884)云南丛书初编本为校本,借鉴郭绍虞、张国庆等前贤之经验,补充现有版本之缺憾,以校、注结合的方式,对筱园诗话所涉人名、地名、文论专有名词、宗教名词等加以阐释。此书的整理出版,对研究云南古代文艺理论有较大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自汉初王世奉日记牍出土以来的两千多年间,日记一直是我国最传统、实际效用很大,但又常常被轻视、相关理论研究也极为薄弱的写作样式和治学方法之一;期间,我国累积的日记文论资料非常丰富,且成就非凡,但零散、杂乱,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注意,也一直缺乏系统的辑录、校勘和整理。本书运用当代人本主义哲学、文艺学对话理论、言语生命动力学母语写作理论等前沿学术思想,对我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家、教育家等有心人士的日记写文学27.7万字
- 会员叙事人称是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是小说叙事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叙事人称,具有非自然性、非常见性、非可靠性等特征。近十年来,西方叙事学界基于西方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叙事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其中尤里·马格林、苏珊·S.兰瑟、布莱恩·理查森、阿米特·马库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叙事人称。梳理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场域中的人称使用情况可以发现:诗歌与文学17.4万字
- 会员本书以宽泛的“民族性”范畴为理论框架,以中国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为主线,全面分析当代文艺作品体现的民族风格、民族审美情趣,探讨文艺作品在反映民族国家历史、展示中华民族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认同、构建与传播积极的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文学29.7万字
- 会员一般认为,清代桐城派的真正创立,始于乾隆年间姚鼐对“桐城文统”的有意塑造。那么在姚之前,“桐城派”的历史如何?作者认为,从康熙二十五年戴名世、朱书等拔贡入国子监开始,到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发,这二十多年间,文坛上曾有一个以戴名世、方苞为核心的江南士人团体。相近的籍贯、趋同的志向、重叠的经历、深厚的交谊,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富有影响力和传承性的作家群体。全书从时代背景、文体论、作家论三个层面,对文学34.4万字
- 会员美国著名生态文学批评家麦克库希克教授,娴熟地运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重新解读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约翰·克莱尔、威廉·布莱克、玛丽·雪莱、爱默生、梭罗、约翰·缪尔和玛丽·奥斯汀的“绿色写作”,探赜索隐他们作品中幽深玄妙的生态思想。认为他们重新概念化、情感化和历史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极其丰富的“绿色思想”,不仅提供了全新的感知自然的范式,而且开创了“绿色写作”传统,传播现代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理文学20.8万字
- 会员意大利学者弗兰克·莫莱蒂从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试图弥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裂痕,从而为文学研究带来一股新鲜之气。具体而言,他将文学与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统计学、哲学等等学科的知识资源整合在一起,提出了“远距离阅读”理论。远距离阅读就是系统地运用图表、地图、树型去分析文学现象的方法—图表来自计量史学,地图源于地理学,树型属于进化论领域。基于该理论,莫莱蒂致力于思考文学形式与社会之间的文学21.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以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着力建构的“新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清末知识精英的相关言论、报刊舆论的多重反馈以及展现“新女性”形象的相关小说文本,通过梳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得以生成的外部原因与内在动力,力图展现知识精英,往往是男性知识精英在“新女性”形象建构上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同时,广大女性群体在国族与性别的多重交织下如何应对、突围、成长的复杂面相。通过梳理、整合、阐释清末文学书写内外“新女性”的建构文学理论20.2万字
- 会员本书抓取论词绝句得以出现、承纳、衍化与展开之代表性论题,紧密依托各异的批评材料立论,清理论词绝句承纳与衍化的内中情形。以个案的历史承纳与创新发展为线索,并以线索上众多的原点为支撑,揭示论词绝句发生、发展、衍化与创新的丰富内涵。文学理论3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