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语小说中的衰老创痛主题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当代英语小说中的衰老创痛主题研究

邓天中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5.5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6:34:18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结构性创痛”集中表现在衰老的第四年龄阶段,本书以当代英语小说家玛格丽特·劳伦斯、金斯利·艾米斯、芭芭拉·皮姆、多丽丝·莱辛、玛格丽特·福斯特、西娅·阿斯特利、J.M.库切、保罗·奥斯特、戴维·洛奇、菲利普·罗斯、梅·萨藤的与老年书写紧密相关的作品,分析衰老与创痛的关系。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邓天中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对宋诗宋注的研究,近年来学界颇多关注,但远不够充分。本书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从文献出发,从问题出发,首先对宋诗宋注进行全面的文献考察,较之前人有所驳正和增补;既而就宋诗宋注与唐诗唐注的渊源关系、宋诗宋注与宋代《文选》的传播、宋诗宋注与宋代诗学的互动和南宋的理学家诗注等问题展开讨论,视野开阔,思考深入,能发前人所未发,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新鲜的结论。
    李晓黎文学20.1万字
  • 会员
    本书力求重返当代诗歌成长的历史腹地,从诗歌资源的选择与重构,文化动员与诗歌阅读、传播的关联,诗歌论争与写作范式的重建,诗歌经典的打造和创作主体转型等方面,深入探究当代歌现象的独特性与复杂性。重点呈现当代诗人构建“新的人民的诗歌”诗学体系和诗歌形态,推动富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诗歌生产、传播与阅读,借助诗歌论争与经典化凝聚“共识”的复杂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在写作主体身上留下的深刻痕迹。
    巫洪亮文学28.5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体系由启蒙、民族、传统、阶级、救亡、建设、现代、新启蒙、先锋、女性与生态话语等组成,随着20世纪20-40年代、50-70年代与新时期的时代变迁而发生阶段性嬗变,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组合,贯穿着启蒙与救亡、阶级与民族、现代与传统等话语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对话,凸显着民族、时代与国家的属性与变迁,并从阐释、强化中华多民族国家认同与超越虚无主义等方面对南方民族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
    吴道毅文学24.6万字
  • 会员
    《莫言长篇小说与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了莫言长篇小说与中外文学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颇为客观、平实、全面而又精准地揭示了莫言长篇小说对中外文学的继承与超越以及莫言长篇小说的独特价值,不失为一部莫言研究及读者阋读和理解莫言长篇小说的参考书。
    廖四平文学32.7万字
  • 会员
    本书对王嘉及其《拾遗记》进行了宗教本位和文学视阈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具体而言,书中对王嘉的籍贯和卒年进行了考证,对其交游和著述作了深入的探究,并从儒、释、道及谶纬之学四个方面对王嘉的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对《拾遗记》的研究首先是梳理了历代官修、私修书目对《拾遗记》的著录,并对《拾遗记》的版本及体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次是对《拾遗记》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等的专题研究,涉及到了《拾遗记》中的女性、神话,
    王兴芬文学12.4万字
  • 会员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印度和中国一样,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国。它产生了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宏伟的两大史诗,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精美的抒情诗、叙事诗、戏剧和小说,以及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体系。本书概述自公元前十五世纪至公元十二世纪的印度古代文学,即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和古典梵语文学时期的文学。其中,梵语文学是主流,也包括巴利语和俗语文学。
    黄宝生文学32.8万字
  • 会员
    法式善(1752—813),清代文学家。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别号时帆、梧门、陶庐、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读。乾隆帝盛赞其才,赐名“法式善”,满语“奋勉有为”之意。法式善曾参与编纂武英殿分校《四库全书》。《法式善研究》是对清代诗人法式善的综合研究。乾嘉时期诗学活动频繁,文学生态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其间,法式善身体力行,交游广泛,成为当时诗学活动的积极倡导者与参与者,并以
    李淑岩文学31.2万字
  • 会员
    本著作对洛佩·德·维加坎坷曲折、浪漫而凄凉的人生经历做了比较全面而生动的勾画,对他的创作经历做了充分的评述,对他的戏剧进行了分门别类、以点带面的评述和分析。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八百多个剧本,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品位极高。可谓成就卓著,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其诗歌创作独树一帜,同样成就非凡。其名气和地位与塞万提斯并驾齐驱。
    朱景冬文学19.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非裔美国学方向的专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理查德·赖特作品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的整体框架由五章构成。第一章围绕着“流变的布鲁斯与黑人生存伦理”以及“赖特布鲁斯化的伦理书写”这两个中心论题展开论述。后面四章则将理查德·赖特不同时期的四部小说《土生子》《黑孩子》《局外人》和《父亲的法则》视为一个动态的作品体系,将这些小说的主人公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男性主体群进行研究,以此来辨析黑人生
    李怡文学2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