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学(第七辑)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越学(第七辑)

潘承玉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研究37.4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1:46:33 最新章节:民国时期江南语言学家对汉字读音政策的影响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中国越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定期出版物。主要研究领域是江南及两浙文化、越地文化。本辑是第七辑。大致由中国戏曲史视野中的江南暨越地戏曲研究、越地先贤研究、越地文化史研究三个板块构成,对越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究。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潘承玉主编
主页
  • 会员
    越文化是浙江文化的根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先秦、明代和民国初年的辉煌之后,越文化迎来新中国诞生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为新中国七十年的文化学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多方面贡献的同时,也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为进一步梳理越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体认越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于2019年成功举办了“新中国
    潘承玉主编文化研究27.5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讨论了布迪厄的社会学方法——走出意识哲学,接纳、思考身体、无意识的模糊逻辑,兼及社会整体与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理论。布迪厄发现行动者的“实践感”,是一种非经院哲学、非理智计算的具身化逻辑,即身体一习性一资本构成的信念逻辑,经由这条具身化(embodied)、非认知的实践思路,布迪厄揭示了当代社会符号暴力的生产及再生产机制。布迪厄与始于尼采的现代性反思思潮有深刻的联系,他的生产友再生产机制。布通厄
    张意文化21.8万字
  • 会员
    本书回溯了20世纪苗族古歌的搜集整理史,探讨了民俗学文本制作中传承人缺位的现象。通过实地调查黔东南苗族古歌传承人,使用民族志深描方法,具体阐释了使传承人在个人生活史、习艺过程、传承谱系、演述实践以及传习活动等维度上实现口头传统“我者”表述和呈现的民俗学文本制作模式,指出关注传承人是我们深入演述场域,在本土知识和民间话语体系中探究口头传统要义的关键路径。
    罗丹阳文化16.8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是对舜帝的影响及其“舜文化传统”的流变进行研究。“舜文化传统”主题,侧重探讨了舜文化“和”的精神内核,诸子百家对“舜”的认识等等,意欲发掘原典文化中仍可闪耀于当代的文化因子。“舜文化的当代诠释”,一是对“舜文化传统”的学术成果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一是对舜文化传统影响下文学变迁的诠释。从而可见舜文化传统的影响力和研究的全学科性、全方位性。
    潘雁飞文化15.8万字
  • 会员
    本书介绍了本项目研究缘起,深刻感受到适应性既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也是长期痛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日益增多,作为内地的江苏高职,此群体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本书梳理和借鉴了中外跨文化适应性研究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江苏高职院校各种工作案例和团队本身工作实践,提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融合与重塑”理论观点。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选取部分个案进了长期跟踪调查。为了科学反映对来自中
    陈燕 王旭华 严贝贝文化17.4万字
  • 会员
    本书从身份认同这个角度切入,以个体的现实身份、群体的族裔身份、性别身份、语言身份和艺术身份等几方面来透析海外华人文学的跨文化特质,阐释有代表性作家的个性特征、群体与流派之形成、发展与影响,其作品主题、风格之变化等等^通过对海夕卜移民作家作品的观照,结合传统文本细读批评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在异域多元语境中文化建构之意义。人类不断的智慧探求呈现了人性刚柔并济的广度和深度,那些释放心灵能量创造出交织着
    吕红文化27.2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们共享的重要研究平台。本书为该集刊的第14辑,精心选用了22篇文章,设置了7个栏目。其中,除常设的经典栏目“区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之外,特别推出的栏目有“云南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巴渝文化与
    周晓风 杨华丽 凌孟华主编文化24.7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是对文学研究空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学史创造。本辑集中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巴渝文化与重庆作家、区域文化视域下的艺术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其中既有宏观论述,也有个案研究。所论皆有理有据,不乏真知灼见。在全球化时代,纵深推进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不仅是个重要的历史和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人
    周晓风 张全之 袁盛勇主编文化25.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以文化研究学者刘岩教授的全新论著,以小说、评书、二人转、影视剧、喊麦、春晚小品、先锋艺术、城市改建等当代文化生产为主要媒介,结合长时段视野,探究“北方”历史经验的同时代性。在这一探究中,东北既是区域辩证的对象,也是尝试以经验克服景观、由记忆解放想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反思近年流行的“东北文艺复兴”话语和被遮蔽的社群真实经验,力图面向未来发掘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历史遗产。
    刘岩文化13.7万字
  • 会员
    本书涉及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类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包括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赶马调。本书首次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各种文化遗产的形成衍变、发展脉络、基本内容、表现形态、基本特征、价值与功能、代表性传承人存续状况,以及传播与影响,并辅以曲谱、照片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大大增强了全书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王显晖 阿牛木支 安图主编文化13.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