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19(全二卷)在线阅读
会员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19(全二卷)

高建平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96.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5 19:58:19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文艺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些文艺论争对当时的政治走向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进入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带的状况,到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对推动意识形态转型的重大意义,再到新世纪头十年文艺学研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都作了认真的研究。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并不是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七十年的历史过程描述之上,而是以问题为纲,选取七十年来文艺学论争的中心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努力做到以论带史,以论见史,深入这些论争的内部进行资料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本书不仅对这七十年文艺理论的历史进行记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温故而知新,对新时代建设新的文艺理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高建平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社会的兴起、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研究思维的盛行,当代中国文学批评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本书主要立足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从政治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切入,系统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主要观点如下: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主旋律文学、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三分天下”的局面;文学批评类型中,“自发的批评”以“自媒体批评”的形式正勃然兴起,“
    张贞文学18.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方法,进入马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年)空间,从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在主体性建构焦虑中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的审美嬗变。在这种审美形态的转换中,文艺副刊始终作为马华文学权力场域隐形的结构性力量介入和干预其中。而由于“小文学”的马华文学主要栖身在以文化为中介
    易淑琼文学27.8万字
  • 会员
    明清江西人读“四书五经”很用功,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并不高,甚至思想有点迂腐。明代江西诗学和文论的曙光是阳明心学带来的。汤显祖的“重情”文学思想,就与阳明心学关系密切。清代的江西诗学,讲究诗歌的字法、句法、篇法。文字狱对江西文人有一定影响,如南康人谢启昆,任职期间因查办文字狱不力,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和治学路向。进入晚清,忧患意识是近代文学批评的主旋律,文廷式、魏元旷等的忧时伤乱之作,就是这一时代
    吴中胜文学27.9万字
  • 会员
    《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执意追逐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却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本书从生态、社会政治和酷儿理论三个角度,对小说中的隐喻、象征和讽喻的映照进行了研究,有机结合了读者、文本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作品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范式,并通过隐喻的连贯性、象征的系统性和讽喻的一致性等因素对阅读的有
    朱瑞青文学6.9万字
  • 会员
    本书重点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华文文学中不同作家,在移动中呈现的多样书写形态与主题表达,即海外华文文学因果母题、家国与个人叙事、代际伦理中的母女、移动与空间的雕刻、未来科幻与人类的存在等,阐述了与时代有同构关系的人物形象,在性别困境中的女性自我想象与意义建构,伦理缝隙中的存在与反抗的介质,以及移动之后在母体与变体之间的主体性构建。进一步挖掘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移动时空中,文学书写的精神姿态、文化
    田泥文学20.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结构主义诗歌的著作。首先阐述了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的特征,提出了诗歌是一种能够自我调节、有中心、有层次,而且具有普遍永恒性的文学门类。其次,重点分析了诗歌结构的十四种形态,提出了在结构作用下,每一首诗都成为一个完整自足的艺术整体的观点。本书认为,诗人情感的变化是构成诗歌内结构的主要元素,因为诗人的自我审美情感作为一种“媒介”,将诗歌语言的审美信息传达给读者。此外,该书把诗歌创作的
    李骞文学15.4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通过细读沃克、盖恩斯、米尔豪泽、多克托罗、萨尔兹曼、鲁宾逊、厄普代克、戈德斯坦等当代美国优秀作家的有关作品,试图描述后世俗美国小说在堕落的现实中重构心灵的艺术探索,重新思考何为后世俗等后世俗小说研究这一新兴领域里的基本问题。
    刘建华文学29.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英语世界茅盾作品的译介、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系统地梳理和研究,评介从西方文化的视域所解读的茅盾及其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情况,以期能为国内的茅盾研究乃至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周娇燕文学22.5万字
  • 会员
    本书首次论证了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双向关系:世界文学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又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本书认为,世界文学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一个旅行的概念;世界文学不是各国/民族文学的总汇,而是指那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学;世界文学经典的评价应当依循某种普遍的标准;在世界文学史的编写过程中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应通过不断在世界上发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学;在确定世界文
    王宁 生安锋等文学6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