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红药丸与厌女症
更新时间:2024-12-25 17:48:26 最新章节:第24章 索引
书籍简介
电影《黑客帝国》中,墨菲斯给尼奥两个选择:“吞下蓝药丸——故事结束,你从床上醒来,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一切。吞下红药丸——你留在这个乐园,我来告诉你兔子洞有多深。记住:我提供的只有真相。”在美国第五大网站Reddit上,最有影响力的男性论坛的名称就是“红药丸”。它的成立标志了网络厌女的全新阶段——他们不仅嘲弄和贬低女性,也同样相信,在这个社会中,男性——尤其是异性恋的白人男性正在遭受女性的压迫。他们运用古典形象、古典学著作来推动白人种族主义的宣传,认为自己是智识权威的捍卫者,是西方文化和文明的继承者。社交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民主化,但它也为那些持有反女权观念的男性创造了机会。社交媒体已经把厌女症抬到了暴力和恶意的新高度。
品牌:世纪文景
译者:孟熙元
上架时间:2024-04-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世纪文景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多娜·扎克伯格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线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相关重要议题,如社区碎片化、阶层化,基层治理结构,政策执行,集体消费,社区治理创新,基层党建以及智能社区治理等,凝结了作者多年来基于田野调查的观察体会与理论思考。本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含线索,即中国社区发展从碎片化走向新的整合。从历史纵深的视角审视,从“碎化”到“整合”体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国家建设的深层逻辑和未来走向。社科13.7万字
- 会员过去20年,中国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尽管在这期间中国的基层社会出现了一波城市暴力兴起的大事件,但总体上保持了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这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亨廷顿悖论: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却滋生着动荡。如何理解这一中国经验?本书尝试从基层的视角,从微观机制的角度,探讨亨廷顿悖论何以在城乡中国的治理图景中失效。社科19.5万字
- 会员本书以政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民国初年共和思潮与共和建制影响下地方师范教育的勃兴为研究对象,聚1912—1927年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安徽二师”或“二师”)的发展,由此分析民国初年共和政治与师范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社科11.9万字
- 会员实践知识是另一种品质的知识。实践者是实践知识的创造者,因此也应该是他们所创造的实践知识的书写者。本书呈现了一批多年来扎根于农村/牧区的实践者书写的推动了乡土变革的实践知识,为当下正在迅猛发展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践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本书也呈现了这些实践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这更值得学习和传承。社科20.8万字
- 会员本书利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2008~2010年的数据,区分受雇就业与自营就业,重点考察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的工作转换模式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差异,最后从职业流动和人力资本回报角度来诠释工作转换无法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原因。研究发现,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作用非常有限,要真正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需要改变农民工就业环境,使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适度流动。社科8.6万字
- 会员本书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农民工群体的历史、现状和前途,在劳动体制视角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制度逻辑,并通过农民工群体理解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本书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呈现结构化特征,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占据着比较稳定的比例。农民工群体结构化的微观心理基础是他们的客观生活状态和主观动机态度的“互构”,而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动机态度又受到农村生产社科15.6万字
- 会员本书是关于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一部全景式研究成果。书中利用大量调研数据,对我国长期护理服务的总体需求和供给状况作了较为准确的描述,对其中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选择了安徽芜湖和浙江杭州,分别代表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两个个案,实地考察了当地长期护理服务的机构设置、政策和服务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参照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中国方案”。社科21.3万字
- 会员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社会,其中未来失能老人将持续增加,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财务负担越来越重,然而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理性的、制度化的化解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财务风险的制度。本书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财务需求与财务供给的均衡,从财务供需数量均衡和制度供给均衡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探寻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财务均衡的制度安排。社科14.2万字
- 会员在今天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化中,如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3600万套保障房开建后,又如何让重庆民安华福,或者北京燕保、高米店家园这样的小区,成为安居的幸福家园?本书为此深入介绍了美国经验,尤其是在商品房市场之外,不断扩大社会住房市场的做法;以及在保障房实践中,在政府直接提供住房失败后,转向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做法。社科1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