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浮梁历代名胜古迹诗歌选注
更新时间:2024-03-15 18:04:13 最新章节:第161章 注释
书籍简介
《浮梁历代名胜古迹诗歌选注》是历代浮梁诗歌作品的解读,作者继承古代传统做法,一是博引相关材料,翔实而可信,二是就精彩处作简要的艺术赏析,对“诗眼”的阐明尤能切中要害。作者在力求篇篇可读的基础上,兼顾各种篇幅、体式、风格等,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作者对每一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语言艺术、思想意境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评析,使普通大众能清晰地了解历代诗人名家在浮梁的创作情况,从而了解浮梁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和概况。
品牌:百花洲文艺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百花洲文艺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韩晓光
- 会员浮梁自古被誉为“文献之邦”,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底蕴深厚。作者韩晓光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多年,《浮梁历代名胜古迹记文笺析》旨在介绍浮梁历代名胜古迹的独特内涵,通过挖掘、整理浮梁深厚的文化积淀中那些影响力巨大的文明成果,反映浮梁人文风貌。收录务求全面完备,内容务求精准详实。希望该书能成为研究浮梁历史文化、人文古迹、风景名胜的工具书。地域文化16.1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在中国各民族的空间布局中,海南岛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海南岛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南中国海区域天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无论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海南岛都属于中国大陆文化的边陲,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岛屿文化”形态。不管历史时期还是现代社会,海南岛都保留了很多大陆文化的印记,与大陆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海南岛的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应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族群间的交往方式和互动往来,文化17.9万字
- 会员何处是江南?言人人殊。这里的江南在近代,偏向于社会变迁和离乱更为显著的民国;这里的江南在乡土,立足于乡民直接照面的基层共同体;这里的江南在世界,在渐趋一体的整体格局中观照地域社会;这里的江南在日常,着眼于乡村社会生活的细部。本书以日常诸要素为逻辑依据,首先刻画江南乡民的时空坐落,确认其基本生活单元,接着从劳作与生计、日常境遇、人际关系、婚姻生活、休闲方式和民众观念诸面相进行横向的微观考察,而乡民生文化49.2万字
- 会员本书作为与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院合作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智库研究丛书”之一,以抚州为案例,讨论了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的标准、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与解读,以及文艺经典化和走出去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并对十四五时期抚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提出了建议。全书既观照文艺精品创作这一重要主题的一般规律,又有充分案例支撑,将这些规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释,可以填补抚州文艺精品创作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具有重文化17.6万字
- 会员先秦时期,淮河流域不仅有灿烂的史前文明,而且有自己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一方面持续地吸纳周边文化的精华而得到充实、发展,同时又对其他文化序列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先秦淮河流域地区既是一个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多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本书借助传世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重点研究淮河流域在先秦时期各个阶段族群的族源、分布、生存、迁徙、演化与融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先秦时期这一区文化25.2万字
- 会员天府之国——四川,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为了促进四川人民增强文化自信,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四川省于2017年评选出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他们是巴蜀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创造、传承、革新巴蜀文化的先导者,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都占有文化23.4万字
- 会员清代河湟地区在行政上基本实现了内地化,各民族交往频繁,文化互动类型丰富。本书以官方正史、地方史志、私家著述和档案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研究,探讨了该地区族际交往、文化互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指出“交融性而非区隔化”是其文化发展的核心特征。国家意志、地方利益和民族诉求的趋同促成了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言艺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同性,文化18.1万字
- 会员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也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书。一脉钱塘,从远古奔流而来,携卷着文化底蕴,牵动着历史浪涛,孜孜不倦地讲述着她迷人的故事。她从源头六股尖开始,顺流而下,隐逸新安,芬芳兰江,如画富春,澎湃钱潮,万流归宗,东流入海。本著记录了近40位钱塘之子对母亲河的探索,从她的基因密码里,重识这片唯美的土地。从“枕钱塘”到“拥钱塘”,揽江入怀,拥江发展,浙江正以磅礴大气的身姿勇立潮头,续写新时代的华章。文化24.2万字
- 会员清代开辟“新疆”以及随之而来的疏浚清水江河道,使黔东南整个清水江干支流步入区域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带动了区域社会内部人和物的流动。移民即在此背景下入住清水江下游小江地区。他们在乡村社会中建立会馆、开设集市,推动了江西街移民村落的形成。本书以乡村集市的建立为切入点,讨论小江地区的移民对区域社会的运行、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结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文化1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