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30年版)在线阅读
会员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30年版)

(德)黑格尔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西方哲学33.9万字

更新时间:2021-11-30 17:02:40 最新章节:译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在黑格尔那里是同一著作三次出版,是一本书,三个版。这一著作每个版本的核心构成是三个部分,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每一个版本都是一本书,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样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本书。但是黑格尔的一些学生和友人在黑格尔逝世后给他出文集时却完全改变了他这一著作的原则和制式。在这个大家通称为“友人版”的文集内,《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的编者是唯一专取黑格尔这一著作1830年第三版,在其内另加大量“附释”,将其一本书内的三个部分扩展成各各独立的三本书。这样一来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第三版这本书在友人版那里就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大本书。这带来了严重后果,使人误以为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似乎就是他们所编成的那三大本书,这种误解流行于无数业余爱好者,也流行于许多专业工作者。它完全不成其为“纲要”。那些“附释”的编辑杂乱无章。编者甚至擅自改变黑格尔的本文。由于这类致命的缺陷,德国黑格尔档案馆在战后编辑出版黑格尔新的文集时,彻底否定了友人版的那种做法,完全抛弃友人版编撰的那三本书,按照新的出版学原则恢复了黑格尔这一著作的原来制式,把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这一著作照原样出成1817年,1827年,1830年三个版本。译者所根据的就是黑格尔档案馆编出的这一著作的这三个版本,在翻译它们时力求达到它们之间同者使同,异者使异。
译者:薛华
上架时间:2021-06-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德)黑格尔
主页

最新上架

  • 当今是一个人人都在谈论叙事的时代。矛盾的是,叙事话题的泛滥竟暴露了一场叙事的危机。在“故事化”的喧嚣中,充斥着一种既无意义又无方向的叙事真空。资本主义借助故事化将讲述占为己有。它让讲述听命于消费。故事化生产出消费形式的故事。在故事化的帮助下,产品被赋予了情绪,向消费者承诺独特的体验。如此一来,我们买卖、消费的其实是叙事与情绪。“故事”被推销,故事化实为卖故事。讲述创造出共同体,而故事化只催生出社群
    (德)韩炳哲哲学3.6万字
  • 会员
    马尔库塞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他的学说在二战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本人也通过与当时社会运动的积极互动而赢得了“新左派之父”的名号。本书选取马尔库塞相对成熟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围绕其理论固有的实践指向,揭示了社会批判理论内在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演变与新左派运动的相互关系。
    涂鹏哲学9.9万字
  • 关于权力概念,仍然存在理论上的混乱。这一现象如此不言而喻,概念本身却如此晦暗不明,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一些人来说,权力意味着压制。对另一些人来说,权力是一种建构性的交往要素。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权力概念不可调和地相互对立。权力有时关乎自由,有时与胁迫相连。有人认为,权力建立在集体行动之上。其他人认为,它与斗争相结合。有人把权力和暴力截然分开。对其他人来说,暴力仅仅是一种强化的权力形式。权力有时
    (德)韩炳哲哲学6.7万字
  • 在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与此同时,本书还会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
    (德)韩炳哲哲学4.3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古希腊悲剧与人生、古希腊哲学的意蕴共两卷,内容涉及奥林匹斯宗教作为古希腊文明的渊源、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古希腊悲剧的深刻哲理、形而上学的宿命、“命运”与“背后的东西”等。
    赵林哲学5.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新导论,覆盖《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以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领读者,展示书中的精巧论证和对人事的精微观察。
    (希)帕夫洛斯·康托斯哲学14.4万字
  • 会员
    生命如一场盛大的舞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舞者。尼采认为,起舞不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灵魂的绽放。有人轻盈如风,有人热烈如火,但真正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命的脉搏,在舞动中领悟存在的意义。《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汇集了尼采思想的精髓,七大篇章深入探讨自我、生命、人性与道德等核心议题。书中既有对个体自由与自我超越的呼唤,也有对传统道德的大胆批判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每一章都如一剂强心针,激励人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哲学9.4万字
  • 会员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嘉映哲学23.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美)卡尔·贝克尔哲学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