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跨文化之桥
更新时间:2020-05-13 18:25:29 最新章节:我与中国文化书院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自1987年出版《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后十余年间,有关跨文化与跨学科文学研究的教学和思考的结集,包括“面向跨文化、跨学科的新时代”传统,在现代诠释中“重新解读当代文学与文化”三个部分,收录了作者四十余篇文章,涉及跨文化研究的多个方面,如文化转型与新人文精神、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中西诗学对话中的话语问题等等。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乐黛云
- 会员本书是作者将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思考文字编订为16讲,主要是从宏观介绍进入新世纪跨文化研究的新的学术动向同时,以王国维、鲁迅和朱光潜等人为例,具体而微地介绍了具体的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方法和路径,是一本宏观把握世界研究潮流并掌握新世纪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学术性大众读物。本书是作者将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思考文字编订为16讲,主要是从宏观介绍进入新文化研究13.1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颓废主义的诸多关键问题为依托,在话语建构、范式方法、理论视域等层面展开系统研究,指出其作为在工业革命后遽然加速的西方社会现代性历史进程的产物,既是对这一社会历史进程的反映,更是对社会巨变的反应;既是对社会历史进程的艺术表现,更是对社会巨变的精神-心理补偿。文学28.2万字
- 会员本书以伍尔夫文本的原创性研读为出发点,研究伍尔夫关于小说创作的非个人化诗学,剖析其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探究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对莎士比亚等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继承与创新,挖掘其与艾略特等同时代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区别,探讨伍尔夫非个人化创作理念在其小说中的实践,以及分析其对陈染等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深刻影响。文学19万字
- 会员本书从纵向和横向上对象征主义展开深度研究。前四章历时性地梳理象征主义流派发生、演变、衰落的历史,描述象征主义在欧美的影响。后四章偏重共时性的、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探究象征主义的神秘主义、音乐美学、自由诗理论和文化背景。文学39.8万字
- 会员《盛德形容:唐前颂赞文体研究》一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前颂赞文体研究”(19FZWB066)的结项成果。河北大学张志勇教授依托《文心雕龙》《文选》等古代文论、总集,结合当前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从历史、文化、文学相结合的宏观视角出发,翔实、具体地梳理、勾稽了颂、赞两种文体从上古至魏晋南北朝起源、发展、演化的历程与轨迹,并将汉魏之际四言诗的复兴和四言颂的勃兴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证、辨析,阐明了两种文学24.5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专人专书”“校勘辨正”“儒学新论”“儒藏讲谈·青年学者论坛”四个部分,收录《沈钦韩遗文辑存》《从三科九旨论大一统义》《正俗之间——谈谈俗字及与古籍整理之关系》等文章。文学32.3万字
- 会员本书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收录了《颜李学派经学的内在理路——以易学为中心的考察》《新刊墓志集新见唐人著述辑考》《论顺治康熙间西安大兴善寺临济宗佛教法系及其影响》《明支遁诗文集辑本出处考论》等文章。文学427字
- 会员本书收录了《苏轼和北宋前期的文学理论批评》《黄庭坚和北宋后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南宋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明代复古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明代的戏曲理论批评》《王夫之和叶燮的诗歌理论》等文章。文学43.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从诗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本构成等诸层面展开,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创新性阐释,揭示其在与同时代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风尚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之文学空间中的“主导性”地位,并指出其对20世纪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文学理论39.8万字
- 会员本书以1898年到1927年的中国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用西方的叙事理论,从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的作用两个视角探讨晚清与“五四”两代作家如何完成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作者借鉴托多罗夫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三个方面“把纯形式的叙事学研究与注意文化背景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不仅填补了文体研究的空白,而且推进了文学的形式文学理论23.6万字
- 会员本书旨在追溯“儒学西传”的源头,从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中外文儒学译述的编目整理及提要撰写起步,主要围绕在“中国礼仪之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耶稣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三大修会的儒学译述,力求厘清其译述之间的系谱传承相互借鉴、回应问难等隐含的脉络。在此基础上,依据其对儒家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将来华传教士群体细化为“支持文化适应政策”“反对文化适应政策”“文化调和派”三派,并借助“概念史”的研究路径,对“天文学理论18.9万字
- 会员本书尝试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学地表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经典文本钩沉那些原本被视为零散、琐碎、缺乏独立价值的日常物象描写,使其重新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借此激发对明清日常叙事新型审美风格及创作观念、明清物质生活及文化的感知与理解。文学理论3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