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谋略故事在线阅读
会员

二十四史谋略故事

陈楚生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中国史12.9万字

更新时间:2020-04-13 15:25:04 最新章节:以诚相待之 鱼头参政鲁宗道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德国大诗人席勒曾经说过:“只要人类存在,谋略和爱情就是永恒的主题。”很难想象一位把生命献给诗歌的文学大豪会如此看待谋略,这样的评价更像是出自罗马执政官弗龙蒂努斯或者是以权谋著称的马基雅维利的口中。和西方人对谋略的粗放认知不同,中国人一直以谋略著称于世,可以说谋略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轴。从社会谋略大师老子的《道德经》,到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从经济政治两用人才管仲的《管子》,到脍炙人口,战场商场皆可通行的《三十六计》,谋略在中国人的眼中已经不止是决胜疆场,兴邦治国的王者之道,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经验,成为了人们对事物高瞻远瞩、曲折复杂的一种认识。它可以是韬光养晦的政治权术,可以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奇谋、可以是人尽其用的伯乐智慧,可以是安家存身的处世哲学。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的生活之中,谋略无处不在。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略中国式谋略中蕴含的智慧魅力,我们特意从二十四史这部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中精选了一百多个悬念迭起,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以此来说明和解释总结出来的涉及军事、政治、用人和处世的谋略,希望以真实的历史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谋略的价值和使用方式。此外,我们还在每条谋略的后面补充了古今中外同一类型的经典案例,并配以近200张珍贵精彩的图片,为大家展现了一个中华谋略的世界。就像英国人将《资治通鉴》译为“可以资助于行政的一面镜子”,中国的谋略同样是先贤遗留的智慧之匙,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一道道现实的困惑之门。
上架时间:2016-10-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楚生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作者广泛吸收了中外研究者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并且亲身到广东梅州、惠州以及印尼、马来西亚等过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这些西婆罗洲华人政权的故乡以及政权的遗存进行了亲身的感受和查访。作者综合了谢清高、梁启超、罗香林、高延、林凤超、余澜馨、肖肇川、袁冰凌等人的记录和研究成果,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
    李欣祥历史23.5万字
  • 会员
    《谢涛说大秦(贰)》以麻隧惨败为起点,以《左传》《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正史作为基础,以通俗的笔法讲述了秦国从春秋末期秦国麻隧战败后隐忍沉寂到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段历史。其中,有秦桓公被迫蛰伏的苦闷,有秦哀公复楚的一线微光,有商鞅变法成功的喜悦,有大败六国、一枝独秀的骄傲……
    昊天牧云历史13.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谢涛说大秦》系列的第三本,讲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大秦帝国建立后又迅速亡国的故事。书中不仅有乐毅伐齐、渑池相会、长平之战、荆轲刺秦、秦始皇统一六国、陈胜吴广起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重要历史事件,更有范雎、白起、黄歇、吕不韦、廉颇、蔺相如、李牧、李斯、赵高、项羽、刘邦等群豪的故事穿插其中,让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跟随秦帝国的脚步,看它如何走向辉煌,又因何迅速覆灭。
    昊天牧云历史12万字
  • 会员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系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专刊。本刊主要刊载关于太平天国及晚清时期(1840~1911)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宗旨在于保持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研究理念拓展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本辑共收录文章20篇,分为“太平天国史研究”“晚清史研究”“综述·书评”三个栏目。
    朱庆葆主编历史25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东南第一要缺两江总督,通过“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两个概念和进程的探讨,将道光、咸丰至民国初年东南地区三次大的权势转移揭示出来,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贡献一条新的解释线索。在此基础上,突出南北关系,并尝试突破内外轻重、督抚专政的争议,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韩策历史20.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1927~1937年上海与北京的知识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报刊、档案、日记、文集、年谱、回忆录等为资料基础,勾勒出现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图景。考察了知识群体所处的阶层位置,及其在饮食、交往、休闲、服饰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维度中发展出的旨在建构身份认同感与合法性的话语资源。对这些资源竞争的过程既促成了知识群体内部的分化,又催生了知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阶层意识与集体行动。
    胡悦晗历史31.6万字
  • 会员
    本书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由传教士撰写、巴陵会纂辑发行的各类文集文本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文献是当时德国读者感知中国、遥望中国的热销读物,其中有近60册“中国故事”,涵盖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神话故事传说、文化礼俗、在华传教工作境况、中国信徒传记等题材。这些作品承载着传递中国社会文化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了德国读者受众对中国的整体认知。本书在爬梳巴陵会在华传教史、厘清传教手册文本体裁发展
    陈悦历史11.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伏俊琏教授关于《史记》与《人物志》研究的一部力作,包括以下专题内容:《史记》中的悲剧(《史记》中末路英雄的悲剧,《史记》中平凡人生的悲愤,司马迁的悲剧心理);《汉书·艺文志》的思考到《人物志的》创作者与创作环境。总之,《史记》到《人物志》反映了中华民族史学发展的对接、想通和恢弘气象。作者讨论的几部著作在中国史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深厚的历史根源与深远的历史影响,更是中华民族不曾中断的伟大记录,是
    伏俊琏历史22.3万字
  • 会员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本书四编十二章,第一编考察清统治下的满汉关系,第二编爬梳西方近代知识的传入与再生产,第三编以宗教为视角讨论内在于中国“近代”的自/他关系,第四编涉及历史认识的方法问题。作为诠释中国“近代”轮廓的实证研究专著,本书认为,社会史方法与概念史方法的交互使用,不失为摆脱形而上学纠缠的
    孙江历史25.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共五章:(1)绍兴历代地方志和杂史的考察,系统阐述自汉代至民国时期地方志书的内容及其影响。(2)考察清代以前绍兴史学论著,对其作者、内容及其对学术界和社会思潮等的影响进行探讨,对以绍兴为学术重心的宋学进行考察,阐释其史学观念及其内在缘由。(3)考察以黄宗羲、章学诚、万斯同等为代表的浙东经史学派的史学经世思想,并将其与乾嘉学派进行比较研究,探查其经世致用思想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对以后史学发展的影响,
    罗衍军中国史20.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北宋)司马光撰 邬国义校点中国史356万字
  • 会员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读中国历史,不可不读《史记》。本书以幽默的文风和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了《史记》的三十篇“世家”,即先秦和西汉时期重要诸侯大姓的家族史。姜太公果真是“偶遇”西伯?“三家分晋”有着怎样的前传?越王勾践破吴归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史记》里记录的孔子事迹,哪些是在《论语》里看不到的?得了天下的刘邦,如何应对四面八方的威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诉说着他和韩信怎样的
    陈正宏中国史10.2万字
  • 会员
    中国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发展绵延八个多世纪,每个阶段皆引起诸多探讨,尤以明清为最。明代货币白银化,引发了货币制度、形态、体系的转型,不仅撼动并终结了国家铸币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其后五个世纪的流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财政运作方式,塑造了另类的国家与市场间的关系。本书采取综合性的货币史框架,分析了明代货币白银化形成的历史基础、体制促因、展开过程和格局奠定等问题,力图从长时段角度揭示钞、钱、银的变位与“
    邱永志中国史27.6万字
  • 会员
    本书试图以东观为中心,探讨东汉时期的校书修史活动与帝制国家文化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东汉国家文化事业的核心机构,东观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约有三端:一是相关校书人员参加白虎观会议,定著《白虎通德论》,完成帝制国家官方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二是校定经书文本,颁布天下;三是会集诸儒,群修国史。经书文本及其解读、本朝史的撰写,开始由个体行为上升为国家的集体行政运作。这种转变削弱了经师和史家的个人权威,有助于建
    张宗品中国史19.3万字
  • 会员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现为CSSCI来源集刊。本辑(第34辑)的“抗日战争”“经济与社会”“南京大学校史研究”“城市史研究”“专题研究”“学术综述”“书评”“史料视窗”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朱庆葆主编中国史2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