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导论在线阅读
会员

互联网电视导论

王青亦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出版9.8万字

更新时间:2020-03-05 18:22:15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网络电视基于宽带高速IP网,以网络视频资源为主体,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为基础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本书对网络电视的类型发展、节目个案分析以及网络电视发展的未来给出了新锐又系统的批评与研究。
品牌:知识产权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1-07 00:00:00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青亦
主页
  • 会员
    本书着力于现代媒介对中国性别观念的改造、生产与传播的历史研究。作者旁征博引了建构现代性别观念的诸多媒介——电影、电视、报刊以及政治宣传画等,全面论述了20世纪的中国如何以国族观念、政治意识形态和资本权力等宏大叙事,来包装和制造人们的性别观念的历程,清晰地呈现了性别与现代性权力的互动关系和生产机制。
    王青亦社会学10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媒介文化研究》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是发表媒介文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前沿研究成果的专业集刊,旨在关注国内外媒介文化的前瞻性、前沿性理论与实践问题。书中主要设有媒介文化理论、媒介与流行文化、城市文化、文化研究前沿视点、媒介与社会心理、影视文化批评等栏目。
    陈龙主编社科14.1万字
  • 会员
    在漫长的书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立言不朽”“文质彬彬”“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刊媒介的崛起引入新的价值尺度,引致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和权力博弈,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与书写”之关系做出诠释性理解。
    褚金勇社科20.5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充分考察洪武、建文、永乐时期出版情况、出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出版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属于跨中国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明代文学史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具有鲜明创新性。本书不仅从宏观上统计了洪、永年间出版书籍种类,还就出版成本、各地出版业水平差异等问题展开专题探讨,更从出版的角度考察文学,分析了宋濂、高启、闽中诗派等若干典型个案,为观察当时文学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具有一定方法论意义。
    高虹飞社科26.7万字
  • 会员
    书稿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众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前期的阶段性成果,作者选辑了课题组学术骨干以及参与有关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论文共二十八篇,分为六编,分别包括:新媒体与文化生态、大众传媒与价值形塑、电视媒体与文化传播、媒介叙事与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与国际传播、媒介形象与身份建构,全书从不同维度阐述了传播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传播媒体与文化建
    董天策主编社科26.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重访”了西方新闻学领域的20余部经典著作,呈现了西方新闻学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每篇导读兼具“解读”与“评析”,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并做到触类旁通,探索新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视角,带来新的研究想象力。
    白红义主编社科24.4万字
  • 会员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士人在商业
    (美)周启荣社科23万字
  • 会员
    2015年4月20~24日,“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华文学术期刊界知名主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可谓名家荟萃,成果丰硕。与会嘉宾围绕“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与战略”“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华文社科学术期刊与国际化”等专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本书即此次研讨会论文结集。
    李向玉主编社科44.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未来媒介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媒介演化是一个“长周期”与“短周期”并行不悖的历史进化过程。书中聚焦于“平台媒体”这一媒介形态变迁之具体片段,将其放置在自组织理论框架中以探析其内在演化机理。在理论演绎的基础之上,结合个案研究和深度访谈,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媒体的内部演进构造块和顶层优化策略,提出:平台媒体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自组织系统,既是现阶段媒介演化的最优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媒体的发展前提。
    权玺社科14.1万字
  • 会员
    本书重点分析总结出版单位知识服务实践经验,内容涉及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综述、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单位调查问卷分析及应用案例分析、知识服务标准研制情况、国家知识服务门户网站建设情况和试点单位案例等部分。首次全面总结分析了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首次全面展示了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单位82个应用案例,首次全面发布了知识服务标准体系表,提供知识资源服务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报告。
    张立主编社科35.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媒体转型中既有传统模式的消解,又有新生的跨界业务融合生成。在这种消融的环境中,传媒行业何去何从成为业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本书在回顾中国传媒业发展、变迁的基础上总结了纸媒当下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机遇,最后从经验和学理两个维度对传媒未来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和展望,这对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容建设和运营创新给予了启示。
    范以锦 刘芳儒 聂浩新闻传播10.6万字
  • 会员
    本书着眼于进入融媒时代的21世纪以来,播音主持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全书分四章,从融媒时代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教学探索、业务探讨及发展趋势对播音主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四个方面分析,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和教学方法的应对与创新、主持人品牌和语言规范,以及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和传统的体育解说领域等内容,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林小榆新闻传播14.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话语—叙事—伦理”为线索,探讨广告话语的内在机制和符号逻辑,进行广告话语的叙事分析和文化批判,同时对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并提出建议。
    杨先顺等新闻传播13.6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新媒体,精选作者历年研究成果,包括《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新兴媒体不是“媒体”》《论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等28篇文章。全书从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涵盖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传播裂变、意义经济、媒介平台、社会化传播等。书末为学术探讨与研究心得,讲述作者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范畴、路径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经验。
    谭天新闻传播20.2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媒介传播的视角出发,聚焦和剖析当下的流行文化现象。就范式而言均为实证研究,集合了作者这些年在流行文化领域的实证探索,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民族志、焦点小组、视觉修辞批评、批判性话语分析、问卷调查和产业分析。将原本不同的研究结集起来,形成合力,既是对方法的实践与反思,也折射出传播学科的范式争论与路径选择。
    张潇潇新闻传播9.2万字